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制定日期:2018年6月
一🤸🏽♀️、专业说明
专业代码🤝:080202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力特色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将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与设备管理能力💇🏼♀️,能够在机械(特别是电力设备)相关的部门、企业及科研单位从事科研开发🙇、设计制造、应用研究和运行监管等方面工作,并逐渐成为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机械工程师🧑🏼🎤。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及电力机械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8️⃣、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5.熟悉国家关于机械、电子🧔🏼、控制等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以及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6.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四🧗🏼♀️◾️、主干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
五🤡、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液压传动、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制图测绘🙆🏻、机械制造基础实训🦹🏼♀️📰、认识实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专业实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七、主要专业实验
大学物理及力学类实验🐫、电工电子技术系列实验、机械工程测试实验、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微机原理与应用系列实验、机械传动与控制实验、液压传动技术实验、机械制造综合实践等。
八👨🦯➡️、素质拓展
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等素质拓展活动(课外)。
九🧑🏻⚕️、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修满171学分)👨🏼🍼,素质拓展4学分(由团委统一安排),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分配(课内2256学时,集中实践592学时,共2848学时,其中必修课2496学时,选修课352学时) | |||
类别 | 内容 | 比例 | |
通识必修课程 | 思政类、语言与工具类、综合素养类、能源电力特色类等♙🏧:(720学时) |
占课内学时 31.91%
| |
通识选修课程 | 人文社科类、艺术审美类💌、自然科学类、英语拓展类:(128学时) | 占课内学时 5.7% | |
学科基础课程 | 公共基础课:(608学时) | 占课内学时 26.95% | 占课内学时 37.59% |
专业基础课🎮:(240 学时) | 占课内学时 10.64% | ||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核心课(必修):(336学时) | 占课内学时 14.89% | 占课内学时 24.79% |
专业选修课🦢:(224学时) | 占课内学时 9.9% | ||
集中实践课程 | 必修课课内实验、上机等:(240 学时) | 占必修课总学时33.33% |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592 学时) |